一間公司嘅財務報表是否可以準確反映到這間公司的財政狀況呢?理論上,應該是的。但實際上,如果對財務分析或者會計準則缺乏認識的人,就好容易畀一些表面數字所誤導。例如一間公司在做生意上的所得利潤只係得一千萬, 相對去年同期,只有些微增長,甚至負增長,但是財務報告所出嚟嘅最後盈利卻是五千萬, 相對去年有好大幅嘅增長。原因係這間公司今年度有四千萬特殊數字上的盈利來自資產重估,並非真正盈利。 如果你單單看五千萬這個數字, 會錯覺認為這間公司表現得好好。
最近財政司司長發表經濟增長預測,估計相對去年有5.4%增長。在現時嘅環境,如米有5.4% 的真實經濟增長可説是不錯, 政府係應該嘉獎。 但這增長是否真的實質整體社會經濟活動嘅增長呢?大家可以細心分析一下。
由於「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本地生產總值)這個經濟學名詞,對一些無讀過經濟學的人,不容易明白, 所以我不會作詳細描述,但要指出這是包括咗整體消費和基建及資本支出嘅數字, 即是說政府用咗個千幾億支援本地疫情及派錢等等措施,都包括在內,而基建支出就亦都同樣包括。但是這兩樣並非真正經濟動力復甦嘅增長,而係政府大量支出公帑做出嚟嘅數字, 而這兩個數字粗略估計係佔大約 4% 有多。 咁即是說如果扣除這些人為因素 ,真實經濟活動的所謂增長大約係1.2至1.3%左右。
這情形同政府派錢保就業計劃嘅期間,就業率可以保持不變,一樣是人為因素。
仲有,1.2%左右所謂經濟活動增長是相對去年同期最低潮嘅時候比較。 就等如一個考試取得90分嘅人,佢考到92分,進步只係大約2%。但是如果一個 一向考試得10分嘅人,突然間考到12分,佢就進步咗20%,增幅令人非常振奮。
上市公司做財務報表嘅時候,當有一些特殊收益或者非經常性收益出現,令到盈利大幅增長,公司必須要有清楚解釋,提供足夠嘅披露,不要令到大眾市民有錯誤解讀。但是我們的經濟增長預測有否足夠解釋所謂增長是在那一方面,究竟是呢個原因,又或者是什麼原因,我相信大眾市民都唔係好清楚。
當然呢啲就係一般做官的常用手法,希望文過飾非去取悦上級。 這些情況並非政府官員獨有,有好多大公司嘅行政總裁,由於佢哋嘅收入除咗底薪之外,花紅往往和營利掛鈎,所以好多時都在任期之內,盡量谷大盈利,以期獲取更多嘅花紅,甚至希望續約。
事實上,飲食業和部分零售業確實相比疫情最嚴重嘅時期是暢往了一些,但這些主要都是由於抗疫疲勞而出現的報復性消費和政府派錢嘅效果, 並非實質整體經濟活動復甦所帶動。 就算5.4%全部是實資增長亦不值得高興,因為去年的基數就非常低。
其實香港仲有好多行業處於極度困難情況,如果一直不通關,經濟根本難以真正復甦。所以不要看到一些表面數字而沾沾自喜,爭取儘快通關,通關之後,經濟才會有真正復甦動力。
轉載自冼國林 Facebook
電影人,關心社會政局的時事評論員,KOL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